• 人感开觉密

    时间:2015-11-17作者:宋世鹏

      佛道的一切行为活动,一切理论规范,一切道义指南,以及本教的宗旨都是针对着人的,是教化人去适应宇宙。针对人的什么?是针对人的肉体,就因为人有了肉体而欲性大展,恶业深重;而肉体中主要是人的感觉系统造成的种种罪恶;是人的主要觉器引起欲性发萌而造业的。人的身体行为受着意识的支配,意识因觉感(感觉)而发生的;所以人的眼、耳、鼻、身的感应促使意识的形成。人体觉感(感觉)在人的生存中是不停的活动,觉感(感觉)受外层空间一切变应(变化)。人在活动中将宇宙空间的变化为(被)自身生存时刻察觉着。觉是觉欲,而不是悟性的智欲,不是智觉就必然引发欲性发作而造业。人的觉感(感觉)要不断摆脱欲的干扰,这才是人性的真觉,就是佛道所说的正觉、正等。这个正觉是超越的,超过了欲性的作用。人的悟觉不可以以欲为宗旨,一切为了欲而觉皆是假说。

      现在讲人的五官觉的作用。眼是不洁,耳是不净,鼻是无味,舌是不香,身是不痛。佛智者对人的研究最透彻,明了了五根是人体造业的根本;所以佛智者为了挽救人类,就必须改变人的五根现有的状态。佛发现了改变人体觉感(感觉)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禅练,通过人在极端静虑,而使人的五根五感得到改变。现在人类许多人对禅练没有弄清弄明白,追究的不彻底,就是对禅练没有理会透彻。静到何处?虑是什么?都搞不清楚,静极到什么程度才是极点,这是佛教研究人体的重大秘密;在禅练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知晓的问题,也是重大秘密,这个秘密你们不知晓是无法修禅的。禅祖是达摩,这个问题他知晓,但他没有把这个秘密讲出来,使历代的修者未能悟道修习的真谛。

      整个宇宙皆是动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有没有真静的境界,真正静的境界也是相对的,达到静极是意识消失的一瞬间,在这一瞬间觉全部消失。在禅中要求断念,但又有虑思,这时耳朵要自动闭塞,要求呼吸停止,舌头也无味感,身无触意,这时到了无我的状态了,这就是意识上的静,不是环境上的静;所以静在思维上。如何取得意静而达到无我的状态?这主要是虑的问题,虑是专一的意念,但是虑什么?这是主要问题。所以世间所有的禅法,禅修者都不晓得虑什么最佳。佛智者在研究人摆脱业障时,主要用禅来获取。我们也清楚这一点,这静虑虑啥?佛智者给修者三个东西,但一直没有公开这一密。虑什么?要滤一实二虚三自性。

      先讲滤实相。什么是实相?就是人的本相,你将你自己的形象从头到脚认真地观想去滤思。思虑是过滤、筛选,比如你先思眼、观眼,是用意觉去观眼,用意思筛选眼的功能,这一筛选知晓了眼的作用,并渴望更高的作用。在极度思虑筛选中达到静极,出现了回光返照,这时见到了许多相,达到了相消而入明境时,你空了,无我了,还要滤什么相。

      现在讲滤虚相。这虚相是高智生命体形态,当然滤思佛智相为最佳。密宗的观相中就是观佛像,叫曼茶罗,但这里所传的观整体像,也掩盖了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是局部慢观而思滤,就观佛智者十密。前边讲过的佛十密,十密在思中,滤到它的功能,即是你自己的功能。

      现在讲第三个东西是你的自性。一个是观滤自身;一个是佛像。什么是你自己的自性,这又是一个大难题。现今学佛高僧大德都无法解释自性到底是什么,光说明心见性。以前宇宙信息说过刚为性,刚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就说说刚性。刚是人生的抗御性,因为人都生存在生存的程序中,苦难是时时刻刻发生并且来骚扰你的一切,这样必须有自性的刚力来对付外界的干扰,表现出刚性的意志,有时的反抗力也是刚性驱动的。但对禅练人是如何思虑刚性的存在、表现刚性呢?滤性滤什么?怎么滤?因为性在潜在的意识中,不易游出,但又是个物性的东西。是什么形态呢?是无形的,象力一样,谁也见不到,谁也摸不着,但佛智者能见觉到,凡者能感知到,是感知形态。所以修者要用感知去思滤。当然修者感知者有何感呢?是意飘感,你就体验这意飘感的那个意,就是滤到性的沉没。更深奥的大家自己去领悟吧!

     

    编辑:高星海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