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 言 )
近日,发现很多朋友在默念一组数字,并将其贴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和他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上。询问之后才得知,这是一种叫做“天水”的数字,这是发明人运用中国古代“方术”阵法和当代科学证实的“量子纠缠”之间共存的内在逻辑关系而发明出来的。
天水发明者最初的本意是建立在地球气候变暖(天火)之下的实际应用,它最初的理论能够形成就是因为他观察到地球人类的整体状态正在慢慢被自然环境所同步。尽管这其中的深奥道理人们还不甚了解,但大家还是对之口口相传,争相试用,其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有众多患者的病情有了惊人的好转与痊愈!原来天水是以宏观思维重建了中医的辩证与调理方式,使其变的非常简单而有规律,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医生,这让我们对此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先来看看何为“方术”?
方术是古代阵法的基础。含义有两种:
其一,古代多指关于“治道”的方法。《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
其二,“方术”一词,也是中国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
“方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知识所限,人们相信“上天”主宰着一切人与事,他们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的变异,都视为灾异和祥瑞的征兆。
殷、周之际出现的阴阳五行思想,到战国时期广泛流行。讲阴阳的《周易》和讲五行的《洪范》都在这一时期成书,一切医卜星相都以阴阳五行为原则而推演。
在我们古代虽然有四大“方术”,但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有关“天、地、人”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内在的“共振”原理。因为“方术”是古代阵法的基础,而“方术”的本质就是运用“共振”现象来体现的!所以我们要将人们还尚不理解的一些神秘的现象,运用“共振”原理梳理出其中理性的逻辑,以便于大家对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理解。
(一)
“方术”所运用的“共振现象”,是一切古代阵法的基础,我们之所以对古代的一切阵法、方术不理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存在的本质就是——频率的共振。
那么我们今日科学所实证了的“共振”到底是什么呢?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专业术语,而且也是目前已被科学实验所证实了的一种物理现象。
共振的定义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发生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现象,此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共振”在声学中亦称作“共鸣”;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则称为“谐振”。
一切振动的表现形式必然是位移,其背后则必然是能量的流动。共振威力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共振使外界的力量直接作用于分子、原子层、或某个其他的特定层次,并不断的吸收能量,使其发生小范围的剧烈位移。如果外界的频率与固有频率不一致,那么外力的作用对象就是整个物体,但是如果与固有频率一致,作用对象就直接变成一个个分子、原子,共振破坏了粒子之间的团结,使之互相内斗,结果就使整个系统瞬间崩溃。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还有一种是“机械共振”,这种共振会引起机械和内部结构很大的变形和动应力,甚至造成破坏性事故,如桥梁倒塌等等。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在19世纪初,一队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法国昂热市一座大桥。快走到桥中间时,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丧生。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俄国和美国等地。因此,后来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有一条规定,大队人马过桥时禁止齐步走,而改为便步走。
另外还有危害更甚的“地质共振”、“次声波共振”……
由于这些“共振”的力量,巨大的冰川能被“温柔”的海洋波涛拍裂!美国阿拉斯加李杜牙湾经常出现的高达上百米的巨浪,也是共振发挥的巨大威力所致。
大家熟知的给人类带来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说共振是“罪魁祸首”并不为过。当地壳里的某一板块发生断裂时,产生的波动频率传到地面上,与建筑物发生强烈的共振,于是,就造成了屋毁人亡的惨剧。
持续发出的某种频率的声音会使玻璃杯破碎;高山上的一声大喊,可引起山顶的积雪共振而引发雪崩;行驶着的汽车,如果轮转周期正好与弹簧的固有节奏同步,所产生的共振就能导致汽车失去控制,造成车毁人亡……
简言之,共振的威力就在于外力以最精准的方式或节奏,作用于物体最微观或特定的层面,使物体在该层面的每个基本单元像癌细胞一样不断吸收能量,继而发生剧烈位移,最终在该层面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共振的过程类似于一个强烈的正反馈过程,可以使整个物理系统在短时间内剧烈膨胀以致崩溃。
“共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
因为“共振”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所以,几乎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和许多交叉学科中以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都可以观察到它,应用到它,有许多仪器和装置都要利用共振原理来制造。机械共振应用的典型例子就是“地震仪”,它不仅是地震记录和研究地震预报的基本手段,也是研究地球物理的重要工具。利用共振可以制造超声工具:利用原子、分子共振可以制造各种光源如日光灯、激光以及电子表、原子钟等。在音乐艺术中,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共振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共振就没有音乐。 “听”可以说是利用共振原理对声音振动的谐波分析。
“共振”不仅仅是当代各学科研究利用的工具,在中国古代对于“共振”的研究与运用,尤其是对“声音共鸣”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早在战国初期,当时的人们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共鸣器,用来侦探敌情。宋代的科学家沈括还曾经巧妙地利用共振原理设计出了在琴弦上跳舞的小人儿,这比西方同类的发明要早了好几个世纪。
专家研究还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的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与音律的变化所引起的共振,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它使人体细胞产生轻度的共振和一种舒适、安逸感,活化了体内的细胞,加快了血液的流动,激活了人在物理层次的生命潜能,缓解人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用于治疗人们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因为人除了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都有其固有频率外,人们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所产生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共振现象。不仅仅是人类,许多动物、昆虫和鸟类的身上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共振现象。
记得有一篇论文《信息胶子:宇宙起源与智能进化的关键因子》里就讲到,最初能量密集的宇宙中心有一个“思维信息胶子”突然一动,他这一动就形成了一种连锁反应,其他所有相同意识的信息胶子也都跟着动起来了。这个 “动”的思维意识的能量是非常大的,我们这个宇宙就是从这个中心开始爆炸而形成的。最原始的力就来自于信息胶子一刹那间的一“动”,他影响了整个宇宙中心非常致密的大能量团,形成了一种惯性的“螺旋能量流”,从宇宙中心暴涨、并向外铺展,随着能量的衰减、宇宙环境温度与振动频率的不断降低,逐渐裂解出更微观的粒子物质。文章中所说的“连锁反应”就是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共振现象”。
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的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讲,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界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如今的世界。
所以,“共振”不仅创造出了我们这个宏观的宇宙,而且,微观物质世界的产生,也与共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电磁波谱看,微观世界中的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是以波动的形式传递的。宇宙诞生初期的化学元素,也可以说是通过共振合成和产生的,宇宙中那些粒子的生成都与共振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所以粒子物理学家经常把粒子称为"共振体"。在粒子物理的基本小宇宙中,每一种能量体都有与之对应的频率,反之亦然,这是很自然的物质互补原理,它们所显示出的“波粒二象性”,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范围内的物理行为的能力。物质因为具有波的性质,也就有了频率,而对于物理学研究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粒子加速器”,就是运用了这样的共振原理。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会接触到各种振动源,这些振动都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科学测试数据得知人体各部位都具有不同的固有频率,如腹部内脏的固有频率为4~6Hz,眼球的固有频率最大约为60Hz,头部的固有频率为8~12Hz,颅骨的固有频率最大约为200Hz等,人的整体也有着一定的固有生理频率,这使得跟振动源十分接近的工程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就应尽量避免这些振动源的频率与人体有关部位的固有频率产生共振而造成一定的伤害。
研究“共振”对于医学、仿生学均有重大意义。电磁振荡的共振频率在无线电技术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电磁波信号的产生、接收、放大、分析处理,都要依靠共振来帮助。共振还是探索宇宙和认识微观世界的钥匙。依靠共振来辨认、识别来自宇宙的电磁波,用以研究宇宙中星体的物质结构、能量与质量。利用微观粒子的共振,则可以寻找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
我们知道:“振荡强度”是振幅的平方。物理学家一般称这个公式为“洛伦兹分布”,它在许多有关共振的物理系统中出现。这也是一个与振荡器的阻尼有关的系数。阻尼高的系统一般来说有比较宽的共振频率带,共振频率带也被称为“带宽”。在这里,我们就是要利用“共振原理”与“振荡强度”,逐渐转化它破坏威力的程度,使其成为地球的“保护神”。因为“共振”现象不仅仅表现在自然环境中,就是人类也会因其有着不同的思维“共振频率”而聚集成不同的群类。这种不同群类所形成的“共振”现象,也会相应地影响到周围的生存环境。而更大范围的人类整体思维行为的“共振”现象,会有着面积更大的“带宽”,当然也就会影响到更大范围的地理自然环境的改变!
(二)
“共振”是一切古代方术、阵法的基础,其存在的本质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只是需要我们有一个理解它的桥梁,不能总是被各种说法所蒙蔽。
古代的“阵法”之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场”!一个生物视觉看不见的“炁场”!是可见物质相互之间产生某种作用的一种“媒介”!这就如同我们现代对八卦的理解一样,我们中国古文化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八卦的支撑。但是由于传承的缺失,我们很容易把“八卦”想象成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实际上它只是一个“万物归类”的系统,它是基于“炁场”来分类的,不同于现代都是根据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特性来分类。这是它难以理解的地方,但也是我们整个中国古文化的精髓。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八卦”与“炁场”。
所谓“炁场”,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形而上”的东西。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有它独特的炁场,而生物炁场则是多种炁场的融合。所谓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炁场,就是因一个物体能量的存在,从而改变了周围空间能量的趋势,这种能量趋势的改变,有人认为是物体产生了引力场或斥力场,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准确地说,这应该就是一个“共振”的场态。
古人为了稳定一个设计好的场态,常常会通过一个符号、一幅画面、一句话(有人称之为“咒语”),或者是一串数字,把气场形成的深邃逻辑藏匿其中。这个原理跟我们现代科学研究的量子纠缠原理有些相似,就是利用了两个量子之间的纠缠状态,让他们的频率产生共振,逐步使之炁场达到一个相融的新的状态。
又如我国沿海城市对房屋风水都比较讲究,这个“风水文化”在我国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其实这就是一种阵法——风水阵,也叫炁场或能量场。其作用就是通过布置房子的炁场来改变房主人的炁场。因为房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物质个体,根据自己内部的整体布局而形成某种炁场。而风水师则根据八卦来设计房子的格局、配置特定的家具,来建立特定的炁场,使房子的炁场与房主人的炁场产生共振。长期以往,人体炁场会逐步的被房子炁场同步,实现风水上所预定的效果。
这就是《易经》里面所说的“同炁相求”,同样炁场中的物质之间,也会产生相同频率的共振。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术”与“阵法”,以及其他所使用的一切特殊方法,其作用原理基本上都是“共振”!这不仅仅是针对人,任何自然物体都有其独特的炁场,都是可以跟任何与其频率相近的物体产生共振的。我们古人对“共振”的定位就是“同炁相求”,就是对物质的炁场进行分类,有着相同、相近振动频率的物质处于一个炁场中,相互之间都会产生共振,都会互相影响的。
所谓的频率相近,以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还不太好理解,因为它们对频率的捕捉没有我们古代科学那么宏观。实际上这种“频率”,我们古代科学是以“八卦”来为他定义的,那是对宇宙万物的一个形而上的定位,他们的分类是根据物体的气场而不是跟据其性质。比如说黑色就是一个属水的气场。古代科学据此对天地万物分成八类,这就是八卦的雏形。他所存在的意义,就是把宇宙间的万物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这是一个很大的较完美的分类系统,继而从中衍生出很多比较玄妙的卦象出来。它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之一。我们暂不追溯到那个河图、洛书的无字天书时代,但对八卦的实际应用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后来人们在对它的应用过程中,都运用了“八卦”的物质分类系统知识。但是,如果对于宇宙万物的炁场进行分类,再将其定位为八类,就是不准确的了。
由此可见,宇宙中所有自然力的本质,都是物体(的能量)因周围能量的存在而寻求能量平衡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趋势的变化。这种作用显然是通过改变周围空间能量趋势来实现的,即通过 “炁场”(阵法)作用来实现的。所以,“炁场”是一个能量属性的变化区域,而炁场的形态与强度,则由该物体的质量、振动频率和所处能量空间的范围来决定了。
(三)
“八卦”的引申逻辑与“五行”之运用。
“八卦”所引申出来的一些应用逻辑,通常有两个常规的应用,第一个就是他的六十四卦,这个太复杂,我们暂且不在这里探讨,因为它涉及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讲“五行”,“五行”是从有着宏观规律的“八卦”里面衍生出来的。它虽然也是对八卦内部的各种物质进行归类,但不是将宇宙万物再进行宏观分类了,而是对八卦内各类特性单一的物质进行独立归类,分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类型,也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五行”、“五色”、“五音”、“五味”……
所谓的特性单一,就是物质本体表现出来所独有的一种单纯元素属性的物质特征。所谓的“五行”,就是根据物质单纯独有的元素属性,利用相生、相克的规则来进行分类。比如,可以通过相生的格局来打造出某种东西来直接应用。
“五行”的归类是非常严格的。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五色,有五种颜色。五行中的“木”就代表绿色,不可能在绿色里面掺点白色或红色,那变成了其他的混合颜色。尽管它还具有木的绿色特征,但其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物质的属性不单纯独有,就无法对其进行归类。所以说,五行的归类是非常严格的。
在五行方面,我们中国古代中医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五色,是五种颜色的应用;五音,是五种声音的应用;而五味,则是五种味道的应用……
古代中医对所有可以归类入“五行”范围的,且物质属性独特、单一的物质元素,都能够合理的利用相生的规则来排放它们、融合它们、引导它们,使之共建一个新的大炁场。这绝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种“草药文化”,这也绝对不是现代中医学所想表达的内容!比如“五色疗法”和“五音疗法”,就是对五种颜色和五种气味的运用。有时真正厉害的中医的疗效速度,甚至比西医还要快。
假如一个人进入了这种新建立起来的大炁场,也马上会与之产生共振,而且二者会产生一种炁场之间的较量。如果我们中医所创造的疗法确认其逻辑没错,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那么一定是他所组建的炁场能量不够,没能达到产生确切疗效的能量炁场范围的支撑,无法使他们相互之间产生同频共振。
在我们古代就是通过八卦和五行衍生的这些相生相克的共振法则及其之间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范围的场态,这就是所谓的运用一定的“方术”而形成的一种“阵”和各种“阵法”。不同的“阵法”体现着不同的“方术”,这与我们的所说的“场”是一回事。其原理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物质的不同摆放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炁场呼应,来影响这个范围内的所有生物,这就是“阵”存在的意义。比如房子的风水叫“风水阵”;作战双方有时也经常会摆出各种不同的“阵”,根据所摆的“阵”不同,因所而取的各种“阵法”的名称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因为他们的阵中所承载的炁场是不一样的。各种“阵法”之所以能够起到预期的作用,就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了共振效应。
古人在排兵布阵的“阵法”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他们是通过“八卦”、“五行”所衍生的规则,对自然物本质的属性来进行排列与编程,或者说实际上就是一种“编程”。
这种排列的“阵法”所形成的“炁场”,主要是影响生物层面而不能够影响死物。这里所说的“死物”,是指那些物质属性单一而没有生命迹象的物质元素,它所形成的炁场虽然也存在,但极其微弱,不足以影响到生物炁场,更无法与其产生共振。
而生物就不同了,因为他具备了一个物质特殊的“五行”属性,其所形成的场态也具有五行的性质,符合了同炁相求的共振条件,因而各自所承载的炁场能够相融,能够产生相同、相近频率之间的共振,就能够达到我们所设定、或所预期的效果。
比如我们要对一个人的身体进行调理,就是运用了这种原理,为此可以说“共振”也是我们中医学存在的基础,他所利用的共振的层次,已经上升到了形而上的水平。所以,通过共振原理来影响人体的绝不是吃什么、消耗什么、消化什么这么简单,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一门学问。它包括声音的应用、颜色的应用、数字的应用、等各种的应用,都是可以归类进中医学的。只是由于人们现在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太过于浮浅,亦或说人们甚至连自己本身都还没有了解清楚。
以共振为基础的古代“方术”,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人体生物科学方面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
我们知道,在当代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类。微观研究把一个整体分割得越来越小,把构成物质的组成材料分割为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继而到更微小的强子、轻子、费米子、引力子、玻色子、中微子……来进行研究与实证,譬如“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宏观研究则是建立在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宇宙观上面,把分散、局部的个体现象,聚合在更大的整体里面进行研究与推理,譬如“地球科学”和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天体物理学”。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世界医学也同样存在着微观和宏观两大类。笼统地说,西医科学是以微观研究为主,将人体分割细化到内科、外科、神经科、骨科、消化科,继而到显微镜下的细胞、DNA基因编码……进行各自科目类别的病因、病理研究。而我们传统的中医古代医学,则是以宏观研究为主。把人看成是一个整体,再观相、把脉,探究人体的情绪、脉络、体质与环境炁场、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而进行辨别与论证,对人体进行全面的平衡调理。其所取得的疗效也必将是人体各个脏腑的全面平衡,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以各个病症的压制为最终目的了。这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的医疗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医学是基于天地运转规律而衍生出来的,它与现代医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物质的利用有着不同的角度:古代医学是对物质固有频率,根据八卦五行的生克原则而加以利用,以其频率共振的方法,融合各种五行元素的炁场,使人体的脏腑达到一个平衡康健的状态。古中医曾经说“万物皆可为药”,一语道破了它的优势与天机!而现代医学则仅仅是利用了物质成分对体内的微观症状所起的压制、毁灭作用而已。
所以,中医的未来不会是完全以草药为主导,因为时代在进步,我们完全可以使用更加方便的元素来作为中医调理的介质。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在尝试还原古代的各种疗法(阵法),但是没有正规的传承很难有所突破。因为古代传承的很多方法只留下“形”,但没有留下“意”。说简单点就是仅仅让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告诉你“如何用”,但却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用”?
天地万物都有它固有的炁场,草木、颜色、数字、声音、和文字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共振的介质,这将是中国医学未来的主导方向。以宏观研究为主的传统中国古代医学,是基于天地运转规律而衍生出来的,根据八卦五行的生克原则,利用物质固有频率使之产生共振,进而使人体脏腑功能趋于平衡,它的侧重点是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已明,而人体生命本身又当如何?则是“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使得我们的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循人道,才有了“人法地,地法天”之说。并通过对天地的深刻体验,发现人必须遵循天地之道,才能趋吉避凶。
(四)
“天水”数字是发明人运用中国古代“方术”阵法和当代科学证实的“量子纠缠”之间共存的内在逻辑而发明出来的。量子纠缠是指不论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一个粒子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即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不受任何空间的影响与限制,也不需要任何连接,它们都能“心心相印”,位于千万里之外的另一个粒子总是能够与它产生同步运动。
这种现象,完全可以用古代的“天人感应”来解释。人的思维意识是一种能量,其所形成的场,就是一个能量场。从宇宙中心爆炸、膨胀、铺展、外旋……的过程,就是一个众多独立的思维意识(量子)能量由高到低分散的过程,每一个量子都有着与之纠缠的高维量子。量子能量场就是一个意识群能量场,一个意识群体能量场的形成,就是以其相同频率产生的共振感应来凝聚起来的。
天水的发明,运用了《易经》精髓和“量子纠缠”理论,《易经》是中国的圣经,代表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最高智慧。东方的智慧经典之所以能够传承五千年,不是因为古人有现代科学的实证,而是心证,是生命的深刻体验。实践证明,再发达精密的科学仪器也无法将人体生命的种种现象解释清楚。如果说科学实验是一种机械的数据实证,而生命体的直接体验则更是一种真正的量子层级的意识实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人体意识及其意识聚集的意识群能量场,与天体、地理等自然环境所形成的能量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生理视觉看不见的“量子纠缠”的感应现象。
难道不是吗?请看下列数据:
宇宙自动将人体生命频率通过经络的子午流注调整到与大自然的节律同步,即人体五脏六腑和12条正经络按照太阳、月亮的天体运转规律与地球的12条经线和12时辰,一条一条的调弦定音:12地支、12个月份、12个时辰、12条经络、12音律和12属相。古人早就说过地球上有12条与经线同步的时空隧道,这又与12平均律场有一定的关系。霍金研究已经证明了宇宙中存在着时空虫洞……这一切的巧合应该都不是偶然的吧!人体胚胎的10个月,重演着30亿年的生命演化历程,人体内存储着宇宙演化的全部信息。
遗憾的是当我们将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三大部分能量场已经不能平衡共存了,目前地球上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洪灾、地震、飓风等灾害和人类出现的种种变异的疾病……,都在向人类示警:昭示出天人不再合一的危险迹象!
从古代的“方术”、“阵法”,至今日的“量子纠缠”,我们也仅仅是各有各的运用之法,只有“天水数字”的面世,才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与运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逻辑。
天水数字的应用,形成的就是一种阵法,是一个范围内的共振场态。使用天水数字的每一个人,将处于这个场态的覆盖之下,人的生物场就会和天水数字场同步,所以才会发生身体的平衡调理效果。并不是天水给人们提供了什么,而是因为场态覆盖下的每个人的频率,正在跟天水大场的频率同步,其身体也会与之呼应,在个人气场发生变化的同时,就牵动着身体内的脏腑也产生了变化,这是我们古人的形而上的实际应用。在这个场中,是以大面积强频率的振动,来带动每一个个体与其产生共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物频率能量逐渐与之趋于平衡。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并不需要过多的各种能量,仅仅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就能获得健康,能量的不平衡,反而会招致种种疾病。我们身体的总能量也同样在遵守着“能量守恒定律”。
什么样的能量才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呢?只有那种没有受到人体思维意识干扰的纯净能量,即无逻辑思维的单一纯净的能量,才会与天体频率同步而被我们人体吸收,这种能量进入人体可以平均分布,并有益于我们身体内各个脏腑之间能量的平衡,体现出整体的健康状态。
天水数字对人体所起的疗愈作用,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医学科学所接触的任何一种疗法都有所不同,它不依赖任何实体的物质,通过各种数字封装更高维的能量信息,来作为产生共振频率的介质。天水辩证与调理的方向是以纠正患者的异常体质来达到病症自愈的目的(实际中医本质就是如此)。它最与众不同的是以人们不同体质的群体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调理。
天水将人体分为五种体质,分别为“24体质”、“63体质”、“48体质”、“32体质”和“86体质”。
下面分别解释说明各个体质的外在表现特征:
“24体质”:
成人——性格敏感,思想过度活跃。
儿童A—体瘦,吃不胖。
儿童B—经常手脚停不下来,多动。
“63体质”:
成人——性格敏感、思想过度活跃、消极、缺少喜悦、忧虑与悲观。
儿童——不断重复的肢体动作、不愿与人交流、情绪低落。
提醒:思想过度活跃是一种病态,表现为遇到事情会想很多,容易产生纠结或焦虑的状态。安静的时候大脑明显有很多的杂念,除非有事物可以转移其注意力,否则思想会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
参考:24与63体质中有70%人群体型偏瘦,可作为参考特征。以上儿童以及婴儿的特征主要是用于无法判断思虑时的筛选,实际只要符合成人特征的都算符合条件。
“48体质”:心跳与呼吸明显变慢、身体发冷、神志不清。
“32体质”:杂念很少、懒得动脑、倒头就睡、越睡越累、容易生气、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86体质”:非以上体质就是86体质,目前此体质的人占比例最多。
根据这五种体质,运用特殊的数字对人体进行调理,人们都可以利用自身的自愈力,使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到平衡健康的状态。
“天水”的核心观点就是天人一体,以上体质不仅是人类的体质,同时也是地球的体质,而目前地球已经稳定在了24体质(阳历2018年7月)。阳极阴杀,高强度的“天火”会大量的焚烧森林,地球“木气”生机的减少,将远远超过人类的砍伐速度,而24体质最频繁的思想过度活跃,在地球上则表现为频发的地震现象。
古有“肝无虚症”的说法,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就像我们地球的树木,由于它的生发能力很强,它永远都是生机勃勃的状态。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贪婪,现代人类大肆砍伐树木导致地球内的土木失衡,很多土地都开始沙漠化,木与土之间已经形成了不平衡。木与土的反复纠缠就是人体在86与24之间的状态纠缠。24体质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体内的脾“土”已经不受肝“木”的约束了,两者的状态已经开始变得势均力敌。木与土之间的对抗会让人暴怒(肝木主怒气)又让人焦虑(脾土主思虑),焦虑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发展为抑郁。
人类在这种地球气场的同步下,也慢慢的出现了土木失衡的现象,土越来越多,木越来越少。最终形成了古时候很少提及的各种病态体质。
请看下面的抽样调查数据。
在天水使用者580人的抽样调查中,目前24与63体质的比例已经超过30%(2013年不足10%),这个数据一直在伴随着温室效应、树木大量砍伐、生活环境恶化而持续增涨。如果我们再不对此加以重视,人类与地球的这个体质将不会得到有效改善而会继续恶化:人类会变得非常多虑、多疑、焦虑,让生活与身体状态不断降低;而地球也将会以各种自然灾害向人类不断发出警告。
“24”与“86”这两种体质,是在现代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中医对此体质暂未有明确数据,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将其分类为“瓦塔体质”,与天水“24体质”基本吻合。
天水对个体体质的划分没有十分细化,是采用大数据来找各种体质的规律与共性给出集体特征。比起24体质,更加麻烦的是63体质,这个体质目前的医学还没有明确划分,因为古代的肝气一直都是充足的,对应地球的树木也一直都很多,所以古代几乎没有这种体质特征。63体质是24体质的演化,曲线发展为儿童自闭症与成人抑郁症,在亢奋的精神特征下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特征。
(五)
“天水”的应运而出,是中国古代方术与现代科学结合的优秀典范。
“天人合一”不是一句书本理论,而是一种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天人共振”效应,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观点。原理就像房子的气场(风水)会同步人的状态一般,地球这个大房子的气场也在同步着所有人类的状态,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最大的表现之一。天人合一思想是我们唯一解决这种天人恶性循环的途径,只有让人类集体接受合理的调理,让燥热的状态平静下来,从而让思想意识与狂躁行为能够缓慢下来,才能给地球以足够的自愈空间。这是中国医学最大的使命,也是历代以来所有中医都会做与义不容辞的事情!
“天水”属于中国医学,但不是现代以实物为主的中医(具体可以追溯中医历史),而且它是被迫研发的,在这种人类已经整体病入膏肓,在整个生存环境又非常浮躁、恶化的时代,天水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某种常规药物形式来实现这个调理目标,因为仅仅普及这种医学理念以及制药都要花上几百年。所以,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要顾及人类多虑、焦躁的综合状态,人们需要一个不需要学习(怕麻烦),想用立刻就能用(难坚持),用后就必定有效果(没耐心),完全不影响生活工作(没时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调理方式(不信任)。所以“天水”的研究过程,真的是一步一步被逼成现在这个形式与状态的。
如果人类整体状态不能平静下来,我们所面临的就是持续的高温造成冰川融化而不断缩小的陆地面积,等待的就是一个毫无生机的地球。有些人意识到了这点,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但多数人还生活在娱乐氛围中,并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天水”定义为一个保护环境的项目并不为过,因为它就是通过中医的思维,对人类目前的状态进行集体调理,使人的欲望淡化,减少过度需求,减少对地球环境的无休止的索取与破坏。当人们都有这个意识,这将是地球人类的共同使命!即使我们现在还没有具备这种“环保意识”,将自己的身体调理好,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迫切心理吧?那么,“天水”数字将是你的一个新的医生伴侣。
“天水”的本质并不是靠数字来对物质生效,数字只不过是用来感应它背后炁场的一个符号而已。
在地球的这个危机阶段,我们人类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文明的发展障碍,不仅能够解决地球的变暖危机,也能正式的跨出一大步,这才是我们真正认识宇宙、星系、地球和人类及类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科学的力量将我们带的更远!这不仅仅是形而上的根源,而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方式都可以走得更高远了!形而上我们可以让思维意识神游太空;形而下,我们则可以坐着宇宙飞船在星际之间翱翔。
我们用世界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最好的医生不是给病人治好病,而是帮助病人自己给自己治好病!”
一串貌似任意组合、全球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摒弃了复杂的图形语言与符号,它无需借助任何国家文字的翻译,简单得无人不识,无人不会。但在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凝结着研发者“仰观天俯察地”的滴滴心血与汗水。她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厚重的古老文化与悠久的东方智慧,她将造福于我们全人类!
附“天水”患者自愈案例(有照片等详细记录)
目前使用“天水”数字已逾上万人,根据患者自述各种自愈案例包括:“恶性肿瘤”拒绝手术强势自救、两例“HPV高危病毒感染”无药而愈、“脑梗、心衰”病人回生、被多家医院建议放弃妊娠用一串数字保住了宝宝、23例高血压停药自愈、“失眠”患者用数字代替药物、减肥因数字而生效、“疤痕”减轻与消失、感冒速效痊愈、满嘴40 多个溃疡五天痊愈、“小肠疝气”免除了手术之痛、数十年的“类风湿”被一组数字轻松化解。
其中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位64岁在轮椅上生活了八年的患者丢掉轮椅,近乎重生!西医曾经给她确诊的疾病有脑溢血、冠心病、高血压、静脉曲张,自述还有30多年泌尿系统疾病、咽喉炎、颈椎病、湿疹、失眠、便秘……治疗这些病的药每天不断。自从2016年4月开始,追随“天水”数字两年之久,至今只吃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像换了一个人。
“天水”不仅仅是对人有疗愈作用,他们还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给枯萎的月季花续命、救治濒死的母鸡、冻鱼、小鸭子、快热死的小金鱼、数字养护下疯狂发育的兰花、多个小白鼠的实验、消除冰箱卫生间异味的数字奇迹……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受作者嘱托,本论文署名为: 一位“天水”受益者
2018年8月28日
登录后参与讨论